2011年8月2日

2011/5/6 傳道人也是平凡人

福音書裡,基督的國度:是忽然降臨,但又像芥菜種慢慢長成大樹;一方面強調王權,但又有無政府主義的精神;強調恩典,也成就律法;神國百姓要恨惡罪,但要愛罪人,保羅書信注重信徒合一,又強調個人的靈命增長

有時候,帶有「前設」去詮釋聖經,往往結論或是主張就偏向一邊,如果一個人覺得傳道人也是弟兄姊妹,是平等的,就不去在意他們的教導,那就太偏激了,若是傳道人言行失當,也不用詫異,因為他一樣是個蒙恩的「罪人」,而神確實給傳道人諸多恩賜和權柄,但可以確定不是世俗的政權。在教會裡,有影響力的弟兄姊妹,容易結黨造成分裂,這才是我們要儆醒堤防的吧。
 
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如經上所記:「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。」(羅10:15)

2011/6/7 讀聖經認識世界

因為我們年輕,靠感覺去認識這個世界,於是有時候彷彿身在天堂,有時候比在地獄還要痛苦;雖然我們沒辦法像老人家一樣心如止水,也沒有足夠的人生經歷來堅定我們的信仰,但是感謝上帝,讓他自己的作為和話語保存在聖經當中,經過了數千載,任何思潮無法撼動聖經的權威,因為聖經啟示的真理架構了這個世界,當我們懷疑或是內心受挫的時候,翻開聖經吧。

2011年4月11日

四月十一日

  有個年輕人,他在國民教育中,學會崇拜革命先烈的偉大,青年時代看過小說「雙城記」中法國大革命對社會的劇烈震撼,心靈受了上個世紀翻天覆地的革命餘震,在他漫長的成長的歲月中,井然有序地吸收了這些反叛的精神,革命、搖滾、另類,若不是年輕人說出這些字眼,就失去它們所代表的一切,他自許為信徒。他不相信這世界有神佛、也不相信鬼魂,也不相信科學可以解釋一切,他相信一個人的思想和意志,決定一切事物的樣貌、是非、未來。活著是為了經歷、為了探險、為了擁抱明天,因為明天永遠是新的。
  當他有了些基礎的知識,用這一點點的基礎,自以為洞悉了外在世界以後,開始向他自己的存在意義探索,當一個人年輕人面臨了這樣一個心靈探險,發現一切認知都是外來的,屬於自己的本質,微乎其微,幾乎看不見。那,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?一切都是機緣、各種機遇塑造的,有個命運在那裡,主宰了一切,他在想,他可以反抗這個命運嗎?到了這個時候,他已經不認識自己了,當他發現自己無力反抗時,憂鬱已經佔據了這可憐蟲。
  有個重要的,一個讓他更迷糊的事情發生了,正確地說,不屬於他所能理解的事跑到他的生活中;他認識了一個女孩,年輕人跟她說什麼她都不懂,但是卻好像又全都懂,這個女孩對這世界有很多的建議和想法,但是卻不在乎世界應該是怎麼樣才對;她津津樂道自己未來的計畫,卻沒有把希望寄託在這計畫;她關心別人,富同情心,卻從不憂慮;這特別的人,好像她不屬於這個世界。原來,她是個基督徒。年輕人不確定他是否愛上這個女孩,就好像他不確定自己是否存在一般。但是,他想要抱抱她,即使是表示友善,或是敬意吧。
  四月十一日是這個女孩的生日,也是這個年輕人的受洗紀念日。
  過了三年以後,他們結婚了。現在年輕人已經步入中年,有個兩歲的女兒。